日期:2025-09-28 07:24
10月的北京,秋高气爽,正是跑步的黄金季节,10月15日,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在天安门广场鸣枪开跑,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名选手齐聚一堂,共同挑战42.195公里的极限征程,经过激烈角逐,埃塞俄比亚选手特斯法耶·阿贝拉以2小时05分18秒的成绩夺得男子组冠军,并刷新了赛会纪录,中国选手张伟以2小时10分35秒的成绩获得国内男子组第一名,展现了本土选手的强劲实力。
赛事规模再创新高,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
本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吸引了众多国际顶尖选手参赛,其中包括多位曾在世界六大马拉松赛事中夺冠的精英跑者,赛事组委会透露,今年报名人数突破10万,最终通过抽签确定了3万名正式参赛选手,规模创历史新高,赛事还增设了轮椅马拉松组别,进一步体现了包容性与多样性。
比赛路线延续了经典的城市地标穿越模式,起点设在天安门广场,途经长安街、奥林匹克公园、鸟巢等标志性建筑,最终抵达终点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沿途热情的观众为选手们呐喊助威,营造了浓厚的赛事氛围。
埃塞俄比亚选手表现抢眼,中国选手展现突破
男子组比赛中,埃塞俄比亚选手特斯法耶·阿贝拉从起跑阶段便展现出极强的竞争力,半程过后便确立领先优势,最终以2小时05分18秒的成绩冲线,将赛会纪录提升了近1分钟,肯尼亚选手基普图姆和摩洛哥选手埃尔·哈米迪分获二、三名。
女子组方面,肯尼亚选手杰普科斯盖以2小时20分45秒的成绩夺冠,埃塞俄比亚选手阿塞法和中国选手李娜分列二、三位,李娜的出色表现也让中国马拉松爱好者看到了本土选手在国际舞台上的进步。
在国内选手组别中,张伟以2小时10分35秒的成绩成为首位冲线的中国选手,这一成绩也接近了全国纪录,赛后他表示:“今天的天气和赛道条件都非常好,观众的加油声给了我很大动力,未来我会继续努力,争取在国际赛事中取得更好成绩。”
赛事保障全面升级,科技助力选手表现
为确保赛事顺利进行,组委会在医疗保障、补给站设置、交通管制等方面做了周密安排,全程共设置15个补给站,提供饮用水、能量胶等物资,并配备近百名医疗志愿者和数十辆救护车待命,今年赛事还首次引入智能手环监测系统,实时追踪选手的心率、配速等数据,帮助跑者科学调整节奏。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马拉松还采用了环保办赛理念,所有补给站均使用可降解材料,赛道沿途设置分类垃圾桶,并通过碳补偿机制抵消赛事产生的碳排放,力争打造绿色赛事典范B体育。
全民参与,马拉松文化深入人心
除专业选手外,本届赛事还吸引了大量业余跑者参与,许多跑者以“健康跑”“亲子跑”等形式加入,展现了马拉松运动的广泛吸引力,来自上海的跑友王先生表示:“这是我第三次参加北马,虽然成绩一般,但能和这么多人一起奔跑,感受这座城市的活力,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赛事期间,组委会还组织了马拉松博览会、跑步讲座等配套活动,进一步推广跑步文化,北京市体育局局长在闭幕式上表示:“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不仅是竞技舞台,更是全民健身的盛会,未来我们将继续提升赛事品质,让更多人爱上跑步,享受健康生活。”
随着颁奖仪式的结束,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画上了圆满句号,选手们的拼搏精神、志愿者的无私奉献、观众的热情支持,共同铸就了这场体育盛宴,明年的北马,必将带来更多精彩与感动。